见老同学

到了青岛三个月了才知道初中同学王丹在这里已经安家落户,礼拜四的时候联系趁礼拜六到青岛送火车以后的时间可以见一面。

礼拜六。整个上午都在跑,姥姥八十了要走远路实在是难为她,走几步就得歇歇。上火车实在是不方便。在火车上又补卧铺票什么的,我下车的时候他们正晃晃悠悠的往卧铺车厢挪,没有办法多说,只好匆匆告别。

和王丹见面在家乐福,标志性建筑青岛人都(汉语拼音第二声,阳平)知道。却驱车到台东的羌饼(Pizza Hut)店坐下。还好,十年的沧桑一点都没有写在脸上,只是从发式已经知道是一个少妇,而颧骨上的两块肉依然。

王丹、王硕姐弟都是我同学。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小学的教育制度改革,从六年制换成了五年制,结果姐姐弟弟在初中的时候就进了一个班。这样的例子在我们初中班级还有,刘永杰、刘志杰姐弟也是这样。现在他们姐弟在上海都已经成家立业,可惜没有什么联系。

同学见面自然会说到她弟弟,好像她弟弟才是我们说话的主题。去年(2004)1月和一个小嫚认识,闪电结婚,现在已经是一个女孩的父亲了。听说3月要远渡扶桑了。

关于他媳妇,大姑子是这么说的:小姑娘每天要换衣服,每天洗,占着卫生间,弄得公公婆婆很不爽;由于在日本呆久了,在王硕吃饭的时候她会在一边很痴迷的笑着看他吃。

关于大姑和弟媳关系,王丹说:不行,反正也没有见两面,能不摩擦就不摩擦。举例:一次她给王硕买了一件小褂(衬衫),回来后发现下摆处有一个小洞,大姑埋怨,买个衬衫怎么还有一个洞啊?弟媳说:象王硕这样的,有个衬衫穿就行了。大姑想:我们王硕怎么了?……王丹讲到这里,做了一个表情,一眼睁一眼闭,这样的表情从前在她弟弟脸上也常见,我是觉得她一个小媳妇做这么个表情不好看。(她要是看我的blog到这里,一定还是那个表情:这个表情怎么了?)

关于学习。王硕要去日本,势必要学日语。一次有对话如下:

——你日语怎么样了?

——不知道!

——会不会点什么啊?

——……(省略号中是我不会写的多个片假名或者平假名)

——这些是什么啊?

——日语的字母。

——什么意思?这些字母拼起来什么意思?

——没有意思,我就是告诉你这些是日语的字母。

看来,只有到了日本那地方,王硕的日语才可以逼出来了。

 

现在想想,那天真的就是谈了她的弟弟。十年了,能找到这么一个话题也不容易。

羌饼店里面有一种柠檬饮料是勾兑鸡尾酒的,喝了两杯下去就醉倒。后来到一个叫“呱呱叫”的冰淇淋店吃冷饮醒酒,没有成功,后来是分手后在路边几口吐掉一天所有的进项,这才舒服一些。

广州同事要回去,叫我买珍珠粉回寝室。到上次买过的那家店,那次朋友硬是把15块一包的侃到8块两包,这次我也是这个成绩,买了数包4万目的回来,不知道上次朋友买的是多少W目呢?

 

2005-01-17 20:25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