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吃了三五口

我吃吃吃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”我学会的第一首古诗就是这个《悯农》,而不像某些人,是《红豆》,从小就不学好,就是多情的种子。

我以前不是一个胖子,很瘦的,这个可以找Izzy给我作证。高中的时候他来我们家玩,他很健康的样子,我爸爸从背后看我们两个并排往前面走,给了一个评价:我们家儿子就是一个水蛇腰。

我胖起来好像是和前妻在一起以后,然后一发而不可收。刚工作两年的时候欺负小同事,笑话他2尺5的裤腰,起名叫“大屁股宝宝”,现在我的裤腰已经不止这个尺码,报应啊报应。

有时候我也在反思,为什么会胖呢?遗传因素吗?我们家都胖,步入中年了难道就摆脱不了家庭肥胖的命运?不过,如果先天就有这个底子,胖起来是迟早的事情。后天的努力也是重要的吧。一个Team五个人,两个胖子,三个猴儿(当然,其中一个猴儿的肚子上已经有一小小的圈儿了)。两个阵营有一个重大的区别:猴族都是剩饭的,而我们胖子组都是有多少吃多少。猴族就用这个解释我们为什么是胖子。唉,我们也不想的啊,不管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小时候养成的。小时候吃饭规矩多啊,不能吃第一碗饭,第一碗要给长辈;吃饭不可以看书;吃饭不能剩,就是一粒米也不行……

一直忿忿不平,难道就差在这多吃的三五口上了?

2005-06-02 17:13:00